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硕士研究生教育 >> 课程资源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1-11-12       发布者:2021-11-12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英文名称: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码:002010100205

2、学分: 3 学时: 51

3、课程类别: 专业学位课

4、开课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5、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具体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要求学生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6、预备知识

比较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阅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

7、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演变脉络,并能对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建构其当代形态有所促进;

2.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

3.帮助学生锻炼理论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力、免疫力,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8、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课程论文

组成及占分比例: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20%。

9、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1.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2年。

2.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5.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6.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年。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8.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98年。

9.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或《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毛泽东:《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或《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内容纲要(要求写章、节)

绪论 (学时: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学时: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四、相关理论论争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一、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二、恩格斯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三、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的异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问世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

   二、《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学时: 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及其以后革命形势的哲学分析

   一、对1848年革命的哲学分析

   二、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形势的哲学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对自己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一、《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二、《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

第三节 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

   一、恩格斯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二、科学的战争观和研究、处理军事问题的方法论

   三、批判唯心主义战争观,对战争做科学的预见

第四节 巴黎公社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

   三、公社失败后为继续坚持、捍卫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斗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 (学时: 6

第一节 恩格斯在对杜林的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系统的论证

   一、反对杜林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二、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三、批判“终极真理论”,论述认识的辩证法

   四、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

   五、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第二节 总结自然科学的发展,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

   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理论

   三、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想

一、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如何理解卡夫丁峡谷

三、关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转向的论争

四、恩格斯揭示人类早期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五、恩格斯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六、恩格斯的晚年通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

 

第四章 列宁哲学思想(学时: 6

第一节 时代变化与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列宁对时代特点的科学分析

   二、俄国革命形势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运用

   三、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和发展

一、认识论中两条对立路线和哲学党性原则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真理论

三、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四、把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三节 《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

三、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四、辩证法体系的构想

第四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发与拓展

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与“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

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总结和深化

第五节 列宁哲学思想在十月革命后的丰富和发展

一、对十月革命历史合理性的说明

二、列宁对苏联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的主要哲学思想

四、列宁的哲学遗嘱:《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第五章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失误 (学时: 3

第一节 二战前斯大林在哲学上的贡献和失误

   一、对列宁思想的捍卫和发展

   二、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9)哲学著作的贡献和失误

第二节 斯大林晚年两部著作的理论贡献和根本局限

   一、贡献

   二、根本局限    

第三节 对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

   一、苏联哲学的名词问题

   二、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失误

   三、俄罗斯本土哲学思想探析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发展 (学时: 3

第一节 20世纪20-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哲学探索

   一、卢卡奇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二、柯尔施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

   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文化领导权思想

第二节 20世纪3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辩证法

二、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

五、关于人的问题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中国化进程 (学时: 6

第一节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

   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及其主要哲学观点

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三次大论争

第二节 中国化命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提出

二、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三、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

 

第八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 (学时: 9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阶级观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群众观

   三、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

四、《反对本本主义》中的认识论思想

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革命战争辩证法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系统化

一、《矛盾论》《实践论》的写作背景

二、《矛盾论》《实践论》的基本思想

三、《矛盾论》《实践论》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和多方面展开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运用

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革命与国家学说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与发展

一、《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社会矛盾说

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哲学内涵

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新开拓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学时: 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实践观点与党的思想路线

二、生产力观点与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

三、对立统一规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关系的思想

四、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

五、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辩证关系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指导意义

 

 

 

 

 

 

 

 



学院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烟台路北80号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