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
2、课程编号,210020101234
3、课程负责人,刘伟
4、所在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5、教学团队成员,
6、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
7、学时,17,学分,1
8、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
9、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成效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国哲学专业的拓展课程,也是深入研究儒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讲授和组织研讨,让学生了解儒、释、道关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更深层次掌握儒、释、道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精神,了解三教冲突、共生、融合的基本过程,深刻理解儒、释、道融合的根源以及此后的发展趋向,使理论视野更为开阔。
预备知识:
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中国古代哲学基础知识,有较为扎实的古代文献研读基础和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儒、释、道关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儒、释、道碰撞与融合的重大历史事件,把握儒、释、道三者文化的异同,为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培养基本的学术素养。要求学生通过研读儒释道经典著作,掌握儒释道互鉴融合的主要思想并能够做出初步的理论分析。
教学成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儒释道关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儒释道交流互鉴的历史必然,理解中西文化互鉴的现实性与必要性,进一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 儒道佛内在结构的互补融合(2学时)
第一节 儒道佛互补
第二节 儒道佛融合
第二章 儒道佛主要内涵与基本精神(2学时)
第一节 儒家主要内涵与基本精神
第二节 道家主要内涵与基本精神
第三节 佛家主要内涵与基本精神
第三章 牟子《理惑论》与三教冲突的开端(2学时)
第一节 牟子《理惑论》
第二节 三教冲突的体现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冲突与融合(4学时)
第一节 三教冲突
第二节 三教融合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儒道佛三教鼎立(4学时)
第一节 三教鼎立的主要体现
第二节 三教互融互鉴
第六章 三教关系历史发展的特点、趋向和原因(3学时)
第一节 三教关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三教关系历史发展的趋向
第三节 三教关系通和的主要原因
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
þ 自编讲义 o 已出版的自编教材 þ 其他公开出版教材
,(请注明使用教材名称、作者/主编、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牟钟鉴:《儒释道三教关系简明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参考书目:
1.洪修平:《中国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2.张广保、杨浩主编:《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论文选粹》,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