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观念论研究》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德国观念论研究
2.课程编号,210020101248
3.课程负责人,房德玖
4.所在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5.教学团队成员,铁省林 李永刚 史现明
6.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学时,17,学分,1
7.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
8.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成效
课程定位:本课程作为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任意选修课,将以专题讲授与讨论的方式系统深入地学习德国哲学观念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德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学说,理解主要哲学流派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规律,尤其是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形成的理论根源及其在德国哲学的发展中的思想定位,训练并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水平,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成效: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提升哲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素养,接受基本的思维逻辑训练,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储备基本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哲学思辨思维方法的训练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养成,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观念的超越,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学术高峰的勇气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通过批判性的解读,带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以及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努力夯实我国文化创新的哲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请注明各章节及学时)
第一章 导论 启蒙和德国观念论(学时:2)
第一节 启蒙运动的自我理解
第二节 启蒙时代的哲学
第二章 康德的哲学革命(学时:5)
第一节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限制知识,为信仰保留地盘;理性建筑术
第二节 自由:康德哲学的拱心石
第三节 义务与德性
第四节 判断力批判
第五节 知识、自由、共和与永久和平
第三章 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学时:4)
第一节 费希特知识学的“自我”转向
第二节 费希特哲学中的道德宗教与人性尊严
第三节 费希特哲学中道德理想与上帝概念
第四节 谢林哲学中的绝对自我与经验自我
第五节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第六节 谢林哲学中的绝对与人类自由
第四章 黑格尔哲学(学时:3)
第一节 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
第二节 黑格尔的实践哲学:自由的实现
第五章 反思德国观念论(学时:3)
第一节 费希特、谢林和叔本华唯心主义思想的自我局限
第二节 政治和新神学:晚期浪漫主义转向
第三节 德国唯心主义和艺术
第四节 费尔巴哈、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遗产
1. 考核方式,考核方法: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相结合
2.组成及占分比例:课堂讨论和表现占30%、课堂论文占70%。
使用教材,o 自编讲义 o 已出版的自编教材 o 其他公开出版教材
,Ameriks, Karl,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erman Idealis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参考书目,1.张慎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六卷:德国古典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罗伯特·C·所罗门, 凯特林·M·希金斯编著.德国唯心主义时代(劳特利奇哲学史 第六卷)[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杨祖陶著.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杨河、邓安庆著.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O'Connor,Brian & Mohr,George,eds. German Idealism: An Anthology and Guide[M].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 2006.